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开篇对“打工人”的内涵进行解释,引出话题。有时候申论作文的主题是一个比较抽象,或者不是很很直白的话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先对文章主题进行简单解释,将抽象话题具体化,再进行论证。】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累吗?累就对了。早安,打工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最初满怀梦想,最终受困于现实或只能接受现实的年轻人。【第二段紧扣年轻人群体,指出“打工人”的调侃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
“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想当初,刚入社会,年轻人普遍想“干一番事业”“拼一份前程”,然而,随着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才发现现实总是沉重的,“干事业”“拼前程”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活生存、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奶粉尿不湿、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业的职业身份,形成一种共识,其实大家都是“打工人”。【第三段说明“打工人”这一调侃体现的对职业身份和劳动价值的认知。这一段是总体说明,后面用三段具体阐释了这一调侃背后的意义。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四五段中用到了“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衔接两个层面的解释,逻辑很清晰。】
对某些职场现实“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有人说,年轻人至少要将70%的精力用于务实,最多将30%的精力用于务虚。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充满迷茫。【第四段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打工人”的调侃彰显的年轻人的清醒与务实,这是积极意义之一。】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正如网友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才叫“为梦想奋斗”,甚至于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时代热评打工人坚韧与奋斗新时代该有的幽默,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本段从职业认知的角度分析“打工人”的调侃体现的人们职业偏见的弱化,这是从更高层面上的积极意义,是社会引领价值的翻转。“打工人”火了,从工作本义而言,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从精神激励而言,体现了对劳动者的鼓励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从社会价值而言,昭示了社会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尊重,契合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与生活负隅顽抗,与老板据理力争,与客户百般耐心沟通,与周一的闹钟搏斗,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虽然人在打工豁达2024/6/15自己做一个网站流程,却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种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第六段分析了“打工人”这一调侃的乐观主义色彩,是精神上的正能量。“打工人”,火了的背后,固然有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对于工作压力环境的不满,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美好未来的敬业乐观精神。】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关切和关怀,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结尾强调了一下社会应给予“打工人”更多地关怀,结束全文,也可以作为对策积累。】
(青年时评)有人开玩笑说,这两天,和朋友之间相互问候时,如果不加一句“打工人”,都感觉这个聊天缺少了灵魂。
这个热词的出处,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下午好,各位打工人!”
和以往所有的热词一样,它迅速就在网络上掀起了段子手的狂欢:“感觉天气又变热了,是因为感受到了打工人火热的工作热情”“机场过安检,身上东西全拿出来了,机器也一直报警,是因为打工人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现在当然已经掌握了热词火爆的规律:只要能戳中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痛点,它就会成为流行。而“打工人”,无疑是让大家想起了自己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我们想说的是,如果你不得不努力,那请像这个热词的传播一样,没事儿善意地调侃调侃自己——火热的“打工人”热情、钢铁般的“打工人”意志,带给自己的,会是积极的工作态度、潇洒的生活态度。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尽管这个工作可能不在同一个层次。社会就是个精密运行的大机器,每个人都得在上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工作,就没饭吃,这是最朴素也最现实的道理。有人有天赋,有人有机遇,他们飞黄腾达,他们锦衣玉食,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打工人”——即使不为了“吃饭”,你也得工作,甚至比大部分人还心累。
可是,放眼全世界,平凡、普通都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标签,所以,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想完成现实的境遇跃升,想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我们只能更努力地工作。而“更努力地工作”,就是我们“打工人”所需的自我加压。
适当的压力,能让人充满斗志;过度的压力,却可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社会新闻,有普通人突然情绪失控拦高铁,也有平时貌似正常的人作出过激行为,甚至有平时“只是觉得有点内向”的人自杀……他们,都是心理调节出了问题。
201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其中有很多数据值得留意:在被问及“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是否严重”时,有48%的人选择了“是”,40%的人选择了“说不清”,只有12%的人选择“不严重”。这说明,大家都觉得整个社会压力大,大家都比较焦虑。而在选择“需要什么心理服务”时,53%的人选择了“自我调节”。
随着我们进入信息化社会,工作节奏变快,另外,获取的信息多了,“打工人”们也更容易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些都会导致焦虑情绪的提升。尤其像是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让工作形势变得比往年更难一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当然应该呼吁,政府给民众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心理疏导,社会成员之间给不同分工的“打工人”更多理解和支持,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渠道,我们更需要的,还是“自我调节”——“打工人”各种段子的流行,是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自我开解、与自己握手言和的一个幽默符号,让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沮丧和劳累之后,第二天还能微笑着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
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传统美德中包括了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这些词,但很少有人会提到“幽默豁达”。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他流芳千古的,可不仅仅是那些绝美的词,还有他的幽默豁达。如果他真能穿越到现代,应该也是活跃的“打工人”段子手吧?
(中工时评)“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都可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单位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一个人也许努力半生也没多大收获,也许奋斗多年也无法赢得成功。但在这里,“打工”被广大网友尤其是年轻人演绎为积极劳动的象征,自强独立的标志;“打工人”被赋予了钢铁般的意志,炙热的情怀,还有诗和远方的期待。
“打工人”,火了,火的缘由耐人寻味。这背后,固然有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对于工作压力环境的不满,但更多的则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美好未来的敬业乐观精神。火了的“打工人”,范围已经不是那个传统上的“打工族”,而是包含所有通过劳动安身立命的人;内涵已经突破过往对体力劳动者的同情性问候,而是对包括体力劳动者在内的所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美好人生的赞美。在此语境下,“打工人”不仅不再含有贬义,而且极富褒义。
同样是一个称谓,被赋予新意的“打工人”,从内涵到精神实质似乎一下子发生了质变,并且被今天的网络社会广泛认同,其翻转的背后极富时代意义。因为一旦“打工人”火了并且能够被现实社会接纳成为一种常态,人们必然会对“打工人”一词进行重新定义。重新定义后的“打工人”,凸显的是社会对劳动的价值尊崇,突出的是社会对劳动者的正面评价,进而有可能改变当下社会对体力劳动的“抵触性”认知,真正实现“工作有别、价值同等”的社会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工人”火了,其产生的社会引领价值意义重大。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打工人”一直存在一种偏见,并且将其泛化为“社会底层人士”的统一称谓。农民进城务工被称为“打工”,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劳动者被称为“打工族”,他们的名声不光鲜,他们的社会价值被低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职业价值分野现象严重,就业引导出现偏误,不同工作的人被人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性质的工作被人为区分为“高低贵贱”,扭曲了劳动的价值和本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价值大小。每个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付出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只要劳动者认真工作,创造性劳动,社会应当给予同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打工人”火了,从工作本义而言,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回归;从精神激励而言,体现了对劳动者的鼓励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从社会价值而言,昭示了社会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尊重,契合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幸福的打工人”。“打工人”火了,火的不是这个称谓,而是称谓所蕴含的劳动价值的回归,以及所有劳动者职业尊严的重塑。
(中国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可见,处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青年人都被国家,被社会寄予了厚望。每一个青年人都是国家和社会的“打工人”,我们的青年干部们更是肩扛背挑,任重道远。
做新时代合格的“打工人”,必须戒骄戒躁,勤学多思。好学善学是青年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群众学。同时还要有吃苦的决心,沉下心来,丢掉娇气,丢掉怨气,增强为民情怀,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尖上,以黄文秀、李夏等为榜样,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通过一桩桩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不仅能提升青年干部的业务能力,也能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情感。对青年干部而言,只有精神富足了,眼界开阔了,格局提高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光明坦荡。
做新时代合格的“打工人”,必须求真务实,稳扎稳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在青年人的脚下,每一个青年人都是历史车轮的驱动者,青年干部们只有披上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的“黄金甲”,发挥好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撸起袖子加油干,攻坚克难,俯下身子抓落实,实干笃行,才能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搭桥。青年干部要以“担当”为本,要敢承担责任,较真碰硬,大事难事不畏惧,困难面前不低头,直视矛盾不回避;要敢抓敢管,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从而炼就铮铮铁骨,才能在滚滚的社会洪流中,坚韧不拔,屹立不倒。
做新时代合格的“打工人”,必须坚守初心,不负韶华。“大时代需要大担当”。青年人被赋予了太多憧憬与期待,正值青春的年轻人若是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代青年干部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与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结合起来,苦炼“内功”,少打“嘴炮”,实干担当,务实创新。青年干部背负的是时代的意志,漫漫奋斗长路需要百倍的勇气和耐心,或许是“日加黑”,或许是“五加二”,争分夺秒只为心中这份热爱的事业,起早贪黑只为谱写滚烫充实的人生。青年干部选择了这份事业,那么为之奋斗一生或许就是写给国家,写给民族最动人的“情书”。
(掌上梅州)最近,“打工人”这个梗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26日又是热搜第七,“打工人”太火了,以至于有网友说预计每周一“打工人”都要上热搜。
“早安,打工人”“晚安,打工人”, 无厘头的缘起,特定的句式,却有着异常丰富的表达,汇聚成新的网络风潮。
从格子间的白领到工地上的蓝领,从企业领导到自由创业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自称“打工人”。“打工人”抹去了行业、薪资、职务的区别,形成了广泛的身份认同,相较于过去的“打工仔”“农民工”“社畜”等称谓, “打工人”着眼于“人”,更具平等与开放、平和与理性,因而能够赢得更加普适的情感共鸣。
“不干活,就没饭吃,中午好,打工人”,“打工累吗?累,但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 一个个段子笑中带泪,勾勒出职场高压的现实样貌。“搬砖”、 996、007、房子票子孩子……工作的KPI(即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生活的重担渐次逼近,避无可避,“打工人”一起在网络嘻哈风中吐槽玩梗,彼此提供一种对抗现实世界的重重压力、寻找情感依托的纾解之道。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人语录在“自嘲”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略带自谦却不卑不亢,勇敢前行。“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过生活的真面目后,依然热爱它”,“打工人”便是这样一种情绪表达:经历生活的迷茫和纠结之后,坦然面对现实,却又拒绝向生活妥协,用实干赢取未来。
网络流行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玩梗“吐槽”已经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豁达、乐观、倔强又不乏幽默的“打工人”称谓,是年轻人个性化的多元表达,蕴含着理性、执着、奋斗、励志的社会正能量。
我们要读懂“打工人”的丰富内涵,社会各界要共同搭架起广阔的舞台,创造公平公正的氛围,让更多坚忍不拔、心怀梦想的“打工人”,踩碎生活的桎梏, 一步一步向理想靠近。
(网络时评)“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想当初,刚入社会,年轻人普遍想“干一番事业”“拼一份前程”,然而,随着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才发现现实总是沉重的,“干事业”“拼前程”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活生存、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奶粉尿不湿、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业的职业身份,形成一种共识,其实大家都是“打工人”。
对某些职场现实“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有人说,年轻人至少要将70%的精力用于务实,最多将30%的精力用于务虚。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充满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正如网友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才叫“为梦想奋斗”,甚至于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与生活负隅顽抗,与老板据理力争,与客户百般耐心沟通,与周一的闹钟搏斗,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虽然人在打工,却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种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关切和关怀,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